婦幼衛生學系工會小組工藝美術館參觀活動視頻(含團扇製作)
美麗的六月,天空湛藍,綠意濃濃。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切都在努力生長。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及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2025年6月27日,意昂体育婦幼衛生學系工會小組舉辦了2025年“婦幼思享薈 知識綻芳菲”-我和博物館的故事參觀學習實踐活動。意昂副院長、婦幼衛生學系主任王海俊教授及婦幼衛生學系教職工參加了活動,活動由婦幼衛生學系工會組長王佳老師主持。

迎著清晨的陽光,學系教職工集體乘車前往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愉快的車程中,教師們盡情地交流。隨著歡快的暢談,不知不覺到達了博物館。踏入展館的大門,仿佛開啟了一場穿越千年的藝術長廊之旅。迎面是一棵銀白色的中華福樹,體現著頂天立地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寓意中華民族向心向上,繁榮昌盛。這座承載著中華工藝文明精髓的殿堂,以豐富多元的展品、精妙絕倫的布局,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首先王海俊教授對學系工會小組精心策劃的這次參觀學習實踐活動予以充分的肯定及支持,對學系教職工積極參與學系工會小組活動表示感謝。她引用了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參差百態乃幸福本源”,她指出每個人感到比較快樂和幸福,是因為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工會小組活動同樣也帶給了我們幸福感,希望教師們通過參加我們系的工會小組活動,會對生活充滿著興趣,會樂觀地看待生活,持續豐富我們的知識體系,面對生活的瑣事,面對教育新一代學生遇到壓力時,仍然保持著幸福感,不斷擴充我們思考的空間。

隨後,王佳老師對學系領導和各位老師一直以來對學系工會小組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要日程,希望老師們通過參觀學習及非遺手工製作,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傳統工藝的樂趣與魅力,體會快樂幸福,珍惜美好生活。

緊接著,學系教職工進行了流沙箋團扇製作的非遺手工實踐活動。教職工在動手創作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妙匠心,探索非遺的無窮魅力。紙箋加工技藝,是在傳統造紙技藝基礎上延伸發展所形成的手工技藝。我國紙箋加工技藝源遠流長,早在東漢即已出現砑光、防蛀和染色技藝。魏晉時期出現施膠、施粉塗布技藝,由此誕生了熟紙與粉箋。唐代為加工紙的開創時期,紙箋加工技藝更為精巧細致,出現如流沙箋、粉蠟箋、泥金箋、冷金箋等紙箋品種,為宋、元、明、清各代紙箋加工技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08年,紙箋加工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實踐中,教職工了解了紙箋加工技藝的發展脈絡,於水上點劃,以團扇輕覆,創作了獨一無二的團扇。



隨後,學系教職工參觀了中國工藝美術基本陳列—文脈華滋展廳。本展以"天工開物""大國匠作""美好生活"三個單元,展示了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新中國工藝美術的成就和融入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動人篇章。這裏以“大國匠作”展覽為核心,按照時間軸線展示新中國的工藝美術精品,分為1949—1978年,薪火相傳,推陳出新;1978—2012年,百花齊放,欣欣向榮;2012年至今,新時代中國好手藝。展廳珍藏著鎮館之寶--四件國寶級翡翠工藝品:山子《岱嶽奇觀》,以五嶽之首的泰山為題材,郁郁蔥蔥的樹林,潺潺溪水和精巧的亭臺樓閣參差呼應,蘊含著中華民族雄偉的氣魄;提梁花籃《群芳攬勝》,造型豐滿,雕琢精細。盛開的牡丹、月季、菊花、梅花、海棠等名貴花卉競相開放,寓意著四季平安、花開富貴;插屏《四海騰歡》,以九條蛟龍穿梭在雲海之間的造型象征著中華民族平安、昌盛;花熏《含香聚瑞》,由底足、中節、主身、蓋、頂等五部分組成,以主身和蓋組成的球形花薰為中心,九條蒼龍在其周圍以圓雕的手法進行處理。教職工欣賞每一件工藝美術精品,感受能工巧匠的聰明智慧和超凡技藝,體會到育人如同雕琢,要因材施教,要善於發現美、提取美、升華美,展現美。

在本次參觀學習實踐活動中,教職工共同探索,把所思、所想、所見、所聞互相交流,進行了“婦幼思享薈 知識綻芳菲”的即席分享。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通過本次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參觀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系教職工進一步提高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同時也感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增進了團隊凝聚力。學系未來將舉辦更多精彩紛呈的活動,為教職工帶來更多美好的回憶和體驗,助力意昂發展。
意昂体育婦幼衛生學系
意昂体育婦幼衛生學系工會小組
2025.6.27